今年来,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、相对疲软的国内需求等挑战,市委、市政府立足稳预期、提信心、增活力,抢抓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扩围机遇,多措并举促消费,千方百计稳外贸,全力以赴抓项目,推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、内外贸融合发展,全市经济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。
一、工业经济:多点发力稳增长
1-7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8%。
一是传统产业支撑有力。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8.4%,四大产业均实现正增长,其中:鞋服产业增长7.9%、纺织产业增长10.3%、食品产业增长6.3%、建材产业增长9.1%。
二是新兴企业有效拉动。三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.7%,拉动全市增长2.0个百分点。其中:医疗健康产业增长25.3%;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2.5%。
三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。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70%,增长11.5%,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.7个百分点,增量贡献率达91.8%。
四是经营状况总体平稳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.2%,利润总额增长10.2%;资产负债率54.1%,较上年同期回落0.3个百分点。
五是节能降耗效果显著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.5%,单位产值能耗下降7.8%,节能降耗效果显著。其中,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.4%。
二、商贸领域:多业并举促繁荣
一是批发零售业增势良好。1-7月,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.9%。从主要行业看,三大主要产业销售额增长17.3%,对全市限上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4.1%。其中: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增长22.9%,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9.3%,金属材料类(钢材)增长18.8%。从龙头企业看,超亿元企业达647家,销售额增长19.9%,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.0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限上销售额增长17.6个百分点,为全市提供了核心支撑。
二是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。1-7月,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长11.3%。其中,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0.2%,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.7%。
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。1-7月,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.3%,增势强劲。从主要行业情况看: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8.8%。其中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.3%,占比65.4%,增长贡献率达72.6%;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8.9%,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1.4%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5.8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.4%;规上其他房地产业增长1.8%,增速较上月加快1.1个百分点;规上环境、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.8%。
三、消费市场:活力迸发亮点多
1-7月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.93亿元、同比增长6.8%,其中,限上零售额281.07亿元、增长11.0%。
一是民生消费底盘稳。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77.9%,其中肉禽蛋、水产品、干鲜果品类增速均超过100%;日用品类增长45.8%,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增长19.6%。
二是绿色智能成热点。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显著,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54.3%,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436.1%,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54.5%。
三是网络零售高增长。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9.5%,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达27.6%,比上年同期提升3.6个百分点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:结构优化增后劲
1-7月,成人网站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.1%。
一是工业投资增势强劲。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.7%,比全市投资高出16.6个百分点,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二是建安投资有效支撑。全市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0.4%,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70.2%,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.2%,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基础。
三是民间投资活力凸显。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.4%,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民间投资增长34.4%,显示民间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力。
五、财政金融:稳健运行保大局
一是财政方面。1-7月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7.51亿元、增长1.9%;其中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.37亿元、增长1.7%。
二是金融方面。7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24.35亿元,同比增长8.7%;本外币贷款余额2584.01亿元,增长5.8%;存贷比达75.5%,下降2.0个百分点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